GT i-drive是從URT演化而來的設計,也因此難免繼承到大家對URT不好的印象,至於它是不是已經跳脫URT的缺點,這邊也沒辦法給你答案。想知道的話,不如自己去借一台來試騎看看吧!
這篇的分析裡面沒有anti-squat的結果,這是因為程式的分析是基於身體的重心與BB均固定於主車架的前提,i-drive這樣的結構跑出來的值很奇怪,我不確定是不是適用,所以就沒放上來。
從下面這張作動圖可以看到,i-drive機構在後行程壓縮時,讓BB獨立於後三角,減少了URT結構中BB會跟著後三角一起跑的現象。
那你會想問"幹嘛要這麼複雜的非用類URT架構不可?",答案就在下面的後輪軸軌跡圖中,高主轉點的設計讓Force有更為後傾的後輪徑軌跡;把BB獨立出來也相對會讓避震作動影響到變速效果,然而其實這對踩踏回饋是好事,如果是傳統URT的設計,其實你的踏板會大幅地向圖中的右下方傾斜。
這次因為沒有anti-squat,所以多了一張槓桿比的圖來補滿這個空格,其實槓桿比的圖就是Geometry圖中紅線的倒數,Force是些微下降率的設計。
我騎FORCE跟SANCTION(車架都是6″行程,只是差在SANCTION在頭管做補強)
高速崎嶇路面的話,踏板回擊有點嚴重,離開坐墊後避震依舊有效
不過後輪貼地性不太好,大概還是有URT的一些問題,後三角作動稍微遲緩
果然涼麵第一個跳出來XD(不過啥時又多了一台)
下一個評論要接著Free Driver嗎XD
基本上我騎Mongoose也是跟涼麵有類似的感覺,但不能肯定是不是因為後避震太陽春所造成的結果
但我想踏板回擊也許不是來自於鏈條,而是連結到後三角的連桿所傳達過來的震動所造成
這是Mongoose的官方網站頁面
http://www.mongoose.com/usa/eng/mtn/Products/Mountain-Pavement/Dual-Suspension/Details/2846-M10TEOSU-Teocali-Super
over view裡頭有Teocali 10″的右側視圖(但有一點點斜),還有放大後的連桿照片
不知道這樣是否有助於分析呢?
http://www.mongoose.com/usa/eng/mtn/Products/Mountain-Pavement/Dual-Suspension/Details/2845-M10TEOEL-Teocali-Elite
這裡有Teocali Elite的正右側視圖,車架幾何應該是跟Super一樣,可以參考參考^^
我覺得這類車架因為沒有辦法靠體重來設定SAG….或是站起來跟坐下時的SAG會有差異,造成後三角動作時回饋感模糊,因此聽過至少兩位車友說這種車架適合在有”倒角”轉彎的路況使用,沒倒角的話會抓不住……..
我覺得解決辦法是將sag設定為站起來時的情況(就是設多一點啦),或許會好一點…..@@
可否協力評價一下 2010 turner 5 spot..
我後來都是把後避震的氣壓設定做的軟調一點,
氣壓避震器不知該說他好還是不好,就算是軟調,要bottom out的機會可以說微乎其微
不過軟調換來前、中段的行程敏銳度大增,對於中高速的下坡路面反應會比較好
不過即便是設定到偏硬調的氣壓值,沒有把propedal調整到MAX的話,bobing還蠻嚴重的
至於之前說的kickback,最近幾次騎比較用力一點,感覺上到像是前後滑動
所以一旦飛大一點落地,踏板前後扯(不是上下打)的力道不小,沒搭配刮肉踏板的話
應該還蠻容易腳滑的
我先前曾有換上ete 190mm的後避震(原200mm),跳小落差(大概就兩三個階梯這樣)腳會”跳”離踏板的情況發生
變成腳與踏板分離,車子著地後腳再落在踏板上,亂恐怖一把的
不知道跟BB會動有沒有關係……
如果你是離地腳才滑開的話,我覺得比較小
BB連動造成的影響最大的應該是後輪行程瞬間最大的時候,
比如剛落地,會明顯感覺踏板滑動
我目前飛過最大段差約1米高,感覺也還好,不過速度快一點衝擊大一點的話
還真的會滑開一下,腳沒抓緊踏板就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