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震車架的踩踏效率,一直以來都充滿著許多廠商的marketing bullshit,自從Specialized開始連桿結構行銷之濫觴,每個廠家都得弄個好像很有學問、聽起來也很炫的縮寫,似乎沒有特別連桿結構的車就很難騎一樣。
每家宣傳稿裡面自家的系統都是最好的,加上一堆語焉不詳的線條跟圖表,卻從沒有一家給出可以驗證的說法。是因為內容太艱深複雜而無法說明,還是根本這些廣告用語都是言過其實,你覺得哪個比較可能呢?
MTB路線裝備專門站
避震車架的踩踏效率,一直以來都充滿著許多廠商的marketing bullshit,自從Specialized開始連桿結構行銷之濫觴,每個廠家都得弄個好像很有學問、聽起來也很炫的縮寫,似乎沒有特別連桿結構的車就很難騎一樣。
每家宣傳稿裡面自家的系統都是最好的,加上一堆語焉不詳的線條跟圖表,卻從沒有一家給出可以驗證的說法。是因為內容太艱深複雜而無法說明,還是根本這些廣告用語都是言過其實,你覺得哪個比較可能呢?
什麼是大拇指規則?
英文有點底子的,應該就知道這是"Rule of Thumb"的直譯,意思是基本的法則,雖然並不是很精確,但能套用到絕大多數的情況。
會想寫這篇,實在是因為之前的那些文章害人不淺, 雖然那幾篇可以說是國內,甚至說是華文界,最早關於避震車架基本知識的整理,那時候的我其實並沒有很瞭解,有些也是從國外網站直譯過來,並沒有經過咀嚼與消化,所以反芻出來的也不是很美味(噁..)
最近去找了兩本書來做功課,加上Linkage裡面幾十種的車架的參考對照,加上把以前一些參考資料翻出來回味,又讓我對避震車架的設計有一些新體會,但詳情實在是不容易交代,所以想先把大原則交代一下,至少之前的一些錯誤的觀念要矯正回來,因此會有以下的大拇指規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