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上面的標題填上各個高價零件的型號,再發到各大論壇去,隨便都可以弄個幾十篇的回應,甚至不在單車領域的都可以,手錶、皮包、相機、手機…各種的奢侈品大概都能適用這個句型。
由於我的興趣只在登山車上,所以只能就登山車的方向來討論,不過我猜這些論點套用到其他領域應該也很適合吧?
以經濟學的角度:
產品的價格能長久地維持著,就是因為市場能認同這個價格,否則這項產品的價格不是跌價以求售出,就是從市場上消失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那只要是有幾年歷史的奢侈品,它的價格就是合理的。雖然聽起來很滑頭,但我覺得是最客觀的看法了。
以價值觀的角度:
用這最主觀的方式來探討,這就會變成打爛仗。就像我牽3萬元的腳踏車回家,跟我媽說這台1萬塊,她還是會說怎麼這麼奢侈一樣,以個人的價值觀來討論,實在是一點意義都沒有。
以年收入的角度:
一般人每個月的收入在3、4萬元左右,扣掉平常生活開銷,剩下約2萬元,剛好可以買台不錯的單避震車。那每月所得20、30萬的人,扣掉10萬的生活開銷,你還要他買2萬元等級的車嗎?對這些人來說,Deore跟XTR的價差,就跟一般人配副眼鏡要花3千還是5千一樣,即使Deore比較超值又如何呢?
以功能性的角度:
這就要看你要求到哪個程度,最普遍其實是騎著上下學,或到巷口買東西的,再進一步是當運動騎騎公路,也有人靠著這台車進出林道,甚至是參加激烈的比賽。各個等級的零件要求都不同,而這又回到價值觀的問題,其實也是沒個定論。只是有些前叉要有尾巴、變速要差踢、不是廠編輪不裝,卻只用光頭胎騎公路,還能對別人用其他高檔品牌大批特批的,這種不一致的價值觀我才覺得奇怪。
以工藝設計的角度:
通常高價零件都有其特殊構造、出色的加工技術、功能上的優越性或是專利設計,除了這個牌子以外,其他人是無法模仿的特點。個人覺得這樣的東西,就看自己的荷包深度來衡量是否值得,但買它總還有個道理。比較常見的反例是貼個汽車廠的牌子,裝些低階零件的成車就要賣個10萬、20萬的,這才是真正被"共潘那"。
以上是想提供一些不同思考角度,其實說來說去,會買的還是會買,覺得這樣很浪費的也是不會改變。只是希望以後遇到類似的萬年月經文,這篇都可以拿來被引用一下。
下面是個人有興趣的奢侈品牌,排列次序依logo高低,不代表我的垂涎程度
「以價值觀的角度」與「以年收入的角度」說的好,
有著一份興趣,然後接下來就得看有沒有錢去從事這份興趣,
一切都是因為「錢」,
有錢的人,誰不想花錢體驗生命呢?哈~~
最近香港不玩 Santa Cruz 和 Intense 了,狂推猛送 Ellsworth,把 ICT system 捧的老高,站長有無興趣分析一下
ICT就是個Horst-link啊!我也不知這專利怎麼過的,不過美國Ellsworth的風評還蠻差的,不知香港怎麼會流行這牌子呢?
香港車行就那幾家
車行推什麼
消費者只能被動買單
這可能性高不高?
Ohlins啊~~真是讓我又愛又恨
愛的是它的Q度~~恨的是在台灣維修不易~~
至少花了10萬有了吧~~不過是摩托車上~~